产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 尊龙58d88com > 史前审美意识研究:将中国美学史上限前移

史前审美意识研究:将中国美学史上限前移

时间:2024-06-05 17:1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日前,专门针对我国史前时期审美意识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史前审美意识研究”结项成果获优秀等级。匿名评审专家鉴定意见认为,该成果在中国美学史研究领域尤其在上古美学史研究方面具有拓荒意义。

  据该项目主持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朱志荣介绍,中国审美意识从很早就已经萌发,因为材料匮乏,中国美学史研究往往从商周时代开始。但是,早在2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在其制造的石器中已经孕育了审美意识的萌芽,其纹饰和造型开启了我国审美文化的第一篇章;新石器时代先民在之前基础上制作的石器、陶器和玉器等器物,以及在这一时期孕育的原始岩画、神话等,更是将我国审美意识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古风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关于中国史前审美文化的研究,从艺术学角度的研究成果较多,如裴文中的《旧石器时代之艺术》、陈兆复的《中国岩画发现史》等,但从美学角度的专题研究则很少,而综合研究更为缺乏。该项课题弥补了这些薄弱环节,是一项重要的美学研究成果。”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朱立元认为,中国美学思想,最早不一定是以文字和理论形态出现的,其或可呈现于史前生活用具等器物及遗迹中。“中国史前审美意识研究”把这些材料统筹起来,进行探本溯源,将史前审美意识与进入文明时期历史阶段的美学思想连接起来,让人们了解中国美学思想的历史渊源,在国内有一定的拓荒意义。

  该项目的专家鉴定意见认为,“中国史前审美意识研究”具有很大的创新性,特色不仅在于结论,更有方法论的贡献。对此,朱立元表示,课题研究原始人生活器物中隐藏的审美意识,这不是先民有意的艺术创作,而是自然而然的流露。如果跟西方原始审美意识研究结合起来思考,我们可以发现,这一研究在某些方面具有人类学的普遍意义,有助于揭示人类原始审美意识如何从非常感性的方面脱离出来,逐步发展到成熟的美学思想的内在脉络。在方法论上,该项目研究不仅从文献和理论上加以推进,而且还原到日常生活中审美意识的体现,拓展了理论研究的广度。

  同时,专家鉴定意见还认为,从研究成果中不难看出,该项目是结合中国史前文化遗迹中的原始器物,借鉴国内外原始艺术学、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文化学等方面成果的一项“实物本位”的跨学科研究。

  “‘中国史前审美意识研究’将中国美学史前移了上万年,是一个新的拓展。”古风说,“结合文物和考古研究中国美学史,这一方法是宗白华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他本人在这方面也为后人作出了很好的示范。之后,蒋孔阳先生等人在利用文物和考古资料研究中国古代美学方面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此项课题是将这种方法成功地运用到中国史前审美意识的研究领域,既是对这种学术方法的延续,又是一个新的拓展。”

  正是秉承这一理念,朱志荣和课题组成员、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朱媛,曾在贺兰山岩画管理所的帮助下,于2009、2010年两次实地考察了贺兰口与大西峰沟的岩画,获取了第一手的图片资料,对岩画图片中未能显示的凿磨等手法有了直观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了岩画点的作画环境。此外,课题组还多次赴我国各大博物馆和美国芝加哥博物馆等地考察中国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实物,并进行比较分析。这些“实物本位”的研究路径在项目成果中都有所体现。

  除了“实物本位”的跨学科研究路径外,该课题十分注重在研究方法上开展“中西参证、古今结合”。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双重原因,中国美学史是在参照西方美学史研究基础上建立的。朱志荣表示,中国美学相关研究要走向深入,既要打破西方中心主义的偏颇,又要摆脱中西二元对立的误区,应具备跨文化视野,在人类整体的发展脉络中思考美学问题,在研究对象上体现出包容性,对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美学平等地看待,赋予其同样的价值。

  在具体的分析中,朱志荣认为,既要保持本土美学资源的民族特质,又要圆融自信地移植西方美学资源,援西而不囿于西。如课题组在研究史前神话时,关注到中西神话概念及其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功能等的差别,从比较中进一步分析中西审美意识的异同。在岩画研究中,中国先民的原始岩画在敞开的山野上,在公开的活动场所,本身具有娱乐性,是狂欢的成果;这与欧洲在隐蔽的山洞里作为巫术行为的表现不同。在岩画的点、线、面分析方面,中国主要重于笔法,西方侧重于风格,因此我们借鉴西方的研究方法,应避免削足适履,力求从中西融通中揭示先民的审美意识。

  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呼叫中心ENGLISH镜像:呼叫热线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