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见文化自信美育筑人文素养《衣尚中国》坚定“中国美”
央视出手综艺,向来都是内容与内涵并重。譬如今年出品的《衣尚中国》,便是一档从充分体现中国文化内涵和道德意义的服饰题材入手,“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的文化综艺。节目以不失生动活泼,又庄重严谨的方式,全方位弘扬了中华美育精神。
自古以来,服饰对于中国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衣食住行,以衣为先”。国人把“衣”排在四大基本需求之首,只因人穿衣不止是“蔽寒暑”,还有“知礼节”的意味。《左传》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更将“服饰礼仪”与“华夏”划上了等号。由此可见,对于中国人而言,服饰就是华夏文明的载体之一,汉之凝重、唐之华丽、明之敦厚,每个时期的服饰都体现着当时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精神内涵。由此可见,服饰美就是文化美、价值美的外在体现。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人的服饰设计与审美风格也经历了沧桑巨变,见证着时代的进步。从最早的西装东入,到如今中国服逐步开始影响全世界。2001年的上海APEC峰会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的唐装“全家福”,将中国服饰推向世界;2014年,APEC峰会重回中国举办,根为“中”、魂为“礼”、形为“新”的新中式服装,让世界再度领略中国服饰之美。频频对外输送中国服饰美的历程,无疑是中华文化自信的重塑。
毋庸置疑,服饰既是穿在身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史,也是穿在身上的中华美学史,承载着千百年来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对于个人而言,审美是一种品质和修养,服饰美是其中的一种外化形式;对于民族与国家而言,审美更是一种历史积淀,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连续性。得益于泱泱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赋予了《衣尚中国》充足的创作空间。节目打破过往以时间和空间作为构架的惯例,转而将诸如“锦绣之美”、“良缘之美”、“骁勇之美”这些审美主题作为节目主题的经纬度,来探寻服饰背后的文化基因和审美表达,可谓是独树一帜。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注重实际的民族。”他也曾清醒而乐观地指出,“中国美学必须以我为主,从审美实践出发,重起炉灶,把生理与心理感受的美融于一体,寻找建立新的美学体系之路。”《衣尚中国》可谓就是这样一档探究中国美、传播中国美的节目,它将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精神内涵的中国服饰作为节目的叙事主题,直击过往国人对于审美缺乏具体承载的痛点。
中华美学理应从本民族文化中生长出来,理应从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中生发出来。也恰是如此,《衣尚中国》从服饰这一与百姓紧密相关的日常物件中,找到了符合群众之需和时代之需的内容表达,使得无论男女老幼都能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收获到审美的愉悦感,并从而加深对中华美学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中华美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正如鲁迅美院院长李象群所认为的那样,展示中华服饰之美,讲好中国故事之美的《衣尚中国》,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以及多元化,去传承和开拓中华美育的可能性。
正是秉承着高度的文化自信和高度的文化自觉,才使得践行文化强国之梦的《衣尚中国》找到了打开大命题的小切口。这场由服饰美带来的美育体验,在填补同类型节目市场空白的同时,也进一步拓宽了服饰美学这一领域的市场外延,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也必将对促进产业发展,拉动内需消费大有裨益。
- 相关文章推荐: